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杜燕)為了充分展現十年來北京農村公路發生的巨大變化,北京尋找“最美鄉村路”活動今天在門頭溝區正式啟動,於8月底結束。屆時,將評出10條北京“最美鄉村路”和100幅(組)攝影作品,參加全國100條最美鄉村路的評選。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為了集中反映十年來全國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的成績,以及農村公路為優化村鎮、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村安全便捷出行帶來的巨大變化,交通運輸部決定今年在全國組織開展尋找“最美鄉村路”活動。而北京市尋找“最美鄉村路”活動正是活動之一。
  這次活動以尋找“最美鄉村路”為主題,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攝影作品。作品要求多角度展示建國以來北京市鄉村公路建設取得的成就及對帶動區域經濟和群眾致富的作用,展現全市交通行業幹部職工的精神風貌,同時,作品要兼具行業特性與藝術美感,儘量突出今昔對比,展現發展成就。
  30多家在京媒體記者今天來到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部妙峰山鎮域內的妙峰山路,探訪這條承載民俗文化、觀光旅游、競技體育於一身的郊區公路品牌。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路政局門頭溝公路分局原局長劉景忠見證並參與了這條公路的“成長”。
  他表示,妙峰山路因妙峰山而得名,始於遼金,盛於明清的妙峰山“蓮花金頂”馳名海內外,香客絡繹不絕,朝頂參拜,五條香道中的南道成為妙峰山路的早期雛形。抗日戰爭時期,妙峰山金頂娘娘廟被毀,香火隨行斷絕,道路交通也由此趨於平淡。
  他介紹,當時這裡有三大難:娶媳婦難、看病難、物資交流難。到了1981年,北京市、區政府考慮妙峰山民俗底蘊深厚、周邊風景秀美、歷史遺跡眾多,還是革命老根據地,遂闢為旅游區進行了復建,但仍沒有通行汽車的上山道路。
  他稱,到1982年,為進一步發展旅游,妙峰山路全線21.1公里開工建設,至1983年10月基本竣工,卻因路線長、工期緊、任務重、投資少,全線技術等級參差不齊。
  劉景忠稱,1989年,為開發礦產資源和發展旅游產業的需要,門頭溝公路管理所對妙峰山路實施了改建,全線初步達到了三級路標準,路面技術等級有了顯著提高,行車安全也得到基本保障。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2002年到2008年,歷經三年村村通油路、三年公路提級改造和奧運會保障等,門頭溝公路分局分批次對妙峰山路實施了改擴建工程,加寬了路基路面,改良了行車視距、增加了安保設施,對山體易崩塌路段進行了邊坡防護等,進一步提升了行車舒適度和安全性。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門頭溝公路分局更加重視生態公路、人文公路建設。2013年以來,門頭溝區提出了全域景區化百裡畫廊的戰略佈局,實施了從擔禮村口到南莊村的7.8公里的大修工程,妙峰山公路路域環境進一步得到提升。
  據悉,目前妙峰山路起點在109國道(“妙峰山金頂”牌樓),向北經擔禮村、桃園村、南莊村、櫻桃溝村、澗溝村,終點為妙峰山敕建惠濟寺,路線全長20.43公里,設計標準為山區三級公路,路基寬7.5米,路面寬6米,設計速度30公里/小時,橋梁荷載為公路-Ⅰ級。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妙峰山路不僅承擔重要的公路交通基礎功能,沿途稱得上移步換景,有滴水岩、仰山、駱駝石等自然景觀以及碧霞元君祠(娘娘廟)、遼代皇家寺院仰山棲隱寺、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的別墅等等人文景觀。同時,這條路更保留了香道里的傳統民俗,這條路上一年四季香客不斷,民間花會輪番上演,繼續傳承和展示著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
  這條路既有平直的路面,也有不同類型的彎道,900米左右的海拔落差,還是國際體育賽事的“競技之路”以及國內騎友膜拜的“挑戰之路”。
  此外,昔日門頭溝經濟被稱為“黑白黃經濟”,即開采煤炭資源,開采石灰資源,開挖沙石資源,隨著門頭溝區定位為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和西部綜合服務區,地區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妙峰山溝域作為轉型試點,以現代農業、民俗旅游業和生態景觀等資源入手,溝域內重點發展“一花三果”,即玫瑰花,櫻桃、京白梨、蓋柿等三大特色水果主導產業、妙峰山廟會和以妙峰山路為中心的溝谷廊道,推進建設澗溝村、櫻桃溝村、南莊村、桃園村和擔禮村。
  2013年,妙峰山溝域內游客總量突破120萬人,溝域經濟總產值突破1.1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32元,比2010年產業轉型時人均收入提高了1302元,比全鎮人均收入高了844元。(完)  (原標題:北京尋找“最美鄉村路”活動啟動 8月底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be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